「音乐故事」在西蒙·拉特卸任前让我们回顾下他与音乐、柏林爱乐的不解之缘

9393体育网

西蒙·拉特1955年生于英国利物浦,自幼练习钢琴小提琴,11岁随父亲观赏的《第二交响曲》前,他的愿望是当一名爵士鼓手,但之后,他便立志要成为指挥家。

7岁就看懂萧斯塔科维奇和拉赫曼尼诺夫的管弦乐总谱的西蒙·拉特,在15岁那年首次登台指挥利物浦爱乐乐团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《春之祭》,“蓬头指挥神童”开始一鸣惊人。

次年,进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指挥的西蒙·拉特,因参加约翰普列尔国际指挥比赛(John Player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Competition)得首奖而备受瞩目。他被任为伯恩茅茨交响乐团助理指挥,随后又当上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助理指挥——众多的现场演出经验,为他日后的指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
1980年,年方25岁的拉特出任伯明翰市交响乐团首席指挥,因表现出色四年后直接调升为音乐总监。在任期间,西蒙·拉特将这个平平无奇的城市乐团至世界一流水平,在英国古典乐市场大幅下滑的恶劣环境下,奇迹般把伯明翰缔造成英国新的音乐中心,赋予这个工业城市一个崭新的文化面貌。40岁不到的拉特也因此被英女王赐封爵位,声誉渐隆。

拉特一直是一个很清楚自己能力和需求的人。他没有被鲜花和掌声迷惑,在卡拉扬时代结束前,柏林爱乐咨询他要不要成为首席指挥候选人时,西蒙·拉特拒绝了,给出的理由是要对音乐的研究再作提高。世界乐坛为之哗然。英国媒体恨铁不成钢,批评他“捧不起来”,“给英国人丢脸了”。

拉特也不管外面的舆论风暴,专心“十年磨一剑”。待到1999年,他准备好驾驭柏林爱乐这辆大卡车时,他的名字,终于出现在了柏林市郊的耶稣基督教堂的投票名单上,柏林爱乐全体159名团员最终也选择了他,作为乐团的总指挥。

2002年,西蒙·拉特在柏林爱乐大厅以托马斯亚当斯的一曲《避难所》作为他的“就职演说”,向世界宣告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的来临。

柏林爱乐率先在世界一线乐团行列中完成了数字化进程,每年数字音乐厅会录制大约40场左右的柏林爱乐乐团音乐会,提供高音质的现场直播,并在演出结束之后存档入库,让世界各地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欣赏乐团的演出。

面对前人所铸就的宏伟基业,拉特说他的使命就是要制造一种平衡感,既要保持传统,演奏贝多芬、布拉姆斯、布鲁克纳等的作品,也要发展新的现代音乐。“一个没有特色和传统的乐团,不可能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,但守住传统,也会慢慢走向消极。”此次上海17日的演出,西蒙·拉特就挑选了韩国当代作曲家陈银淑的一首新作,以作为对亚洲人民的致敬。

在前任阿巴多的努力下,柏林爱乐早已迈入“后卡拉扬”时代,厉行年轻化的改革,吸纳了不少不同学派与技巧的演奏家,变得更有冲劲和包容性。拉特说:“我们像个小联合国,团员来自20个不同国家,他们喜欢新挑战,也愿意做出新尝试,跟他们一起,我没有一刻是觉得沉闷而无趣的。”面对性格各异的团员,拉特认为,不同特色风格的碰撞是柏林爱乐的“商标”,他所要做的,是协助整个乐团翩翩起舞——看来他懂孔子“和而不同”的精髓。

西蒙·拉特在怀疑、审视、崇拜的各种目光中带领柏林爱乐走过了十五年,好不容易柏林爱乐这辆重卡车被他地随心所欲,他却心生去意,宣布不再与乐团续约。

在媒体发布会上,一头标志性蓬乱白发的西蒙·拉特显得轻松洒脱,从他的言论中猜测,日后的拉特爵士,一方面会忙着把赞助商德国宝沃送的复古汽车模型收好,回去逗弄3岁的女儿,享受天伦之乐;另一方面仍不忘音乐人的社会责任感,培养下一代的音乐家,致力于让更多听众亲近交响乐——这与德国宝沃汽车不谋而合。

来自德国、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宝沃汽车,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,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己任,致力于打造中德文化的桥梁。德国宝沃成为本次柏林爱乐上海音乐会的首席赞助商后,慷慨提供了更多的公益票,让更多观众能聆听柏林爱乐这一顶级天团的演奏。

本次宝沃携手柏林爱乐乐团,让广大的观众享受了一场天籁般音乐盛宴。在古典乐的传承与革新中,柏林爱乐乐团凭借着对于古典艺术的深刻理解,将隽永不朽的经典篇章与更迭不息的时代相融,在每一场演奏中将经典演绎得淋漓尽致,让乐迷近享不朽经典的传奇魅力。

而同样源自德国的宝沃汽车,亦如柏林爱乐乐团追求精湛技艺一般,致力于打造拥有精湛制造工艺的高品质产品,传递源自德国的匠心精神,致力于让消费者近享超越期待的驾享体验,这也将会为宝沃品牌带来不错的品牌好感度。

Related Posts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